作者:马伯庸
引言
超级有意思的一本书,着实把我看魔怔啦,小时候看西游记尽顾着图个乐了,也想不懂它怎么归为四大名著的,现在看来是我当时太年少啦。西游的故事被马老师这么一写,看的是句句扎心,真可谓“天庭神仙结社畜,西游路上打工人”。
摘录
- 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不在红尘洗礼一番,你成佛了也不能服众
- 光这一个条件,就刷下来九成九的大德,其实最后符合条件的,只可能是玄奘一个人。他西天取经走上这么一趟,履历里增添一笔弘法功绩,将来成佛就能名正言顺。
- 玉帝在文书下面画了一个先天太极,未置一词,直接转发给了启明殿。
所以启明殿有一项职责,为有根脚的神仙或凡人专门安排一场可控的劫难——谓之“护法”,确保其平稳渡劫,避免出现身死道消的情况。
感觉像是有一群好爹
李长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通,一抬头,发现对面桌子旁早没人了。再一看时间,嘿,未时已过。
这是到点下班了么?
- 朝游苍梧暮游北海
- 突然玉净瓶一颤,茶水也泼洒出来,立时化为灵雾弥散。观音一看瓶口,脱口而出:“不好!”
- 李长庚道:“就是假一点,才能把人情做到位。就好比凡人给做官的行贿,都是拎一个食盒说给您尝鲜,做官的难道不知盒子里都是金银?不过是要个遮掩罢了。”
- 做人尚且留一线,何况是做神仙。李长庚在启明殿做久了,深知这个道理。斗归斗,却不要做绝,绝则无变,终究要存一分善念,方得长久。
“这样好了,我把你的状子转去大雷音寺,看那边怎么处理。”六耳道:“这一转,又得多少时日?”李长庚摇摇头:“那就不知道了,但启明殿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虽然嘴上说着心疼,但还是打起了太极,开始踢皮球了
- “就因为我是个下界的命贱妖怪,生死皆如草芥,所以你们就敷衍塞责、到处推卸吗?”
- 作恶的飞黄腾达,受害的却胆战心惊,这像话吗?”
- 这样一位大仙,未必能帮你成什么事,但关键时刻递一句话,坏你的事还是很容易的。
- 西王母一开始的意图,就只是让卷帘大将去洗一下履历而已,没指望弄到正式名额。前头她表现得那么霸道和强势,其实是所谓“拆屋卸窗”之计。先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待对方被逼到要爆炸,再退一步抛出真正的请求,对方便会如释重负,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卷帘大将打碎玻璃盏是因,被贬凡间是果,这桩因果已然了结。
有因有果,成因成果,这件事就过去了,可现实中好多人却做不到,喜欢揪着因不放。
- 李长庚端起酒杯:“大士你这就不对了。道法自然,什么是自然之法?就是斗,就是争,大道争锋,你退一尺,他们就会进一丈。你以为辞了麻烦就少了吗?错了,人家觉得你弱,以后麻烦会源源不断。”
- 李长庚嗤笑道:“大士你也着了他的道儿了,这个镇元子最擅吹嘘之术。明明人参果一甲子就能产三十枚,他对外都说一万年,把天上那些神仙唬得一愣一愣的,炒得简直比蟠桃还金贵。”
- 道经有云,大成若缺,一样东西想要大成,必须让人觉得稀缺。”
-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一开始只要求一只妖怪,也不知什么时候,被白骨精绕成按三只妖怪的方略来谈。
“亏了他那一句话的启迪,我一个生于穷乡僻壤、无父无母的小猴子,才得以萌生了出去看看的想法。他教我言语,教我常识,教我礼仪……虽然现在看来,那些东西真是荒腔走板、各种谬传,不过他也真是掏了心窝子教的。就连我决心出海寻仙用的那竹筏,都是他熬了许多夜带着猴崽子们扎的。
这话听着像极了父母,倾尽了所有去帮你,可能有些教导不对,但那是他们认知的全部了
怪不得三尖峰反复被劈了五百年,什么也修不成,原来还有这样的勾当在里头。老君笑盈盈地盘着金钢琢,一脸坦然。天庭除了玉帝、西王母寥寥几位大能,谁敢来惹他这位道祖?最多也只有赵公明发发公文,提醒说杜绝浪费云云罢了。
上面的不管下面的也不好说什么呀
因为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是正理,能堂堂正正地讲出来。满天神佛无论什么根脚,无论什么心思,至少嘴上都认定这才是大道,台面上只能讲这个,别的只能放在台面之下。”
口号必须得喊的漂亮,实际上是不是这么回事就另说了
- 可百花羞的书信里明言是被迫,宝象国国王也不曾收下聘书,这也算夫妻吗?”玄奘道。“不过是去找月老补牵一条红线的事。”猪八戒道。玄奘似乎不敢相信:“红线也能补牵?”八戒嗤笑一声,这和尚真是个读经读傻了的凡胎,少见多怪。
“那我去这个西天,到底是为了什么?”
三藏问去西天是为了什么?就像我们常常问的活着是为了什么?
- “这又有什么意义?桂树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你自以为精通了伐木之技,到头来却连一丝裂隙都留不下来。”吴刚挠挠头,沉思片刻方道:“好像是没什么意义。不过……”他拎起斧子,“哪个人不是如此?”
李仙师你想,一个人若是做事没有代价,怎么能保证别人不效仿?他们若见到天蓬像无事人一样回归天庭,是不是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惩罚力度不够,犯罪成本低,法律就失去了威严,就像现在市场上的无良商家一样,靠买假货、用鬼称赚的盆满钵满,却只罚个几千几万块,谁又不想效仿呢?即使不去效仿,可“劣币驱逐良币”产生的问题,又能找谁说理去呢?
我之前在宝象国经手过一件事,有个凡间公主叫百花羞,被下凡的奎宿一关就是十三年。对奎宿来说,不过是赶在点卯之前下凡去玩玩,十几天一弹指的工夫,对那凡间女子来说,却是小半生的折磨——你我天上的一日闲情逸致,她们人间就是一年的血肉消磨
仙凡有别,穷富有异,有一颗同理心最是难得
- 蚍蜉固然不理解巨龟,巨龟又何曾能理解蚍蜉?
- 很多人间执念我们无法理解,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
- 超脱因果,太上忘情。”
- 青灯古卷伴佛前固然前途大好,但也有人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 我辛苦修来一身本事,比九天神仙都高明,可那些好差事,都被他们的亲眷分完了,我凭什么只有这点功果?
- 我教你个乖: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太上忘情,不是无情无欲。”
- 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而是只存己念;太上忘情,也不是无情无欲,而是唯修自身。
写于 2024-05-08 17:33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