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垒磊
小编引言
这本书零零散散的总算看完了,从标题来会感觉是一本类似鸡汤的书,不过仔细品读下来,也不乏有很多收获。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剖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六件事 —— 自己、知识、金钱、时间、关系以及人生。也许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样子,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
前段时间流行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么是什么又限制了我们的认知呢?
正文摘录
- 致知和明理自然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断有用和没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为自己道理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明明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却怪罪于道理没用,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吧。
- 很多人在评价自己的碌碌无为时,通常会认为自己缺少机会,而周围有那么些人,却常常被各种机会垂青,走在路上都能被红包砸中脑袋。对于这样的人,你会羡慕,也会有点嫉妒,明明之前还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为何他就总能才逢明主、马遇伯乐,而你就只能感慨怀才不遇?唯有偏安一隅,眼看着他渐行渐远,想上去扯扯后腿,却发现连手都不够长。
- 机会,指的是一定时间内迈向有利的可能。很多人认为机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事实是,这种“可能”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碰到,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
- 对于任何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领域,我的建议都是,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先做起来,是由于他们喜欢用静态思维看待问题,总是认为在环境不变或环境变差的条件下,现在看不到机会就意味着以后也看不到机会,所以不想浪费时间。但他们节省下来的时间通常也没有用在更加有用的地方,大多数人宁愿白白浪费时间。
- 学校里的竞争更类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裁判一声令响,大家同一时间出发,顺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终点谁赢,非常简单。而社会上的竞争则更类似于定向越野跑,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还可以翻山。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到者胜。更有甚者,连跑都不跑,直接坐车就走,只要裁判没看到就行。
- 在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 往上数第三层知识叫体系知识,体系知识就更不容易了,一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它们有机地捏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方能说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体系知识。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是有强关联的,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不是零散的;另一个是组合起体系知识的并非是东拼西凑的别人的口水,而是大量的加工知识,是自己的知识。
- 按照知识在脑子里形成的难易程度,我们把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和智慧。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会把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区别理解为阅读时间的长短,以为长时间的阅读就叫系统阅读,插空的短时间阅读就叫碎片化阅读,这是不正确的。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是按阅读对象来分的,而不关乎每一段阅读时间的长短。只要你在一段时间内阅读的内容是成体系的,就是系统阅读。
- 网络跟线下最大的区别就是“边际”,线下到了一定的规模,边际成本的增长就会非常快,而网络则趋近于零
- 在开源和节流产生冲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坚定地站在开源这一边。
- 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价值,而金钱是这种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 吴晓波说:“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一个人只有在保证拥有足够财富的基础上,才能更多地把心思放到礼节和荣辱上。穷人并非天生道德水准低下,而是他们受到的诱惑更多、更大,因而保持道德操守的难度相对也就更大。
- 你可能不是真正地很想挣钱,你只是有点想,你对金钱的渴望比不上参加派对、比不上玩游戏、比不上看综艺节目,甚至比不上睡懒觉。你只想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前提下无条件获得金钱的青睐。
- 每个人都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别人花钱的标准,因为你没法体验别人能获得的乐趣,所以判断“浪费”很主观。
- 你见过李嘉诚几十年穿同一件西装,可能不知道他花了8亿台币建别墅;你见过扎克伯格开着旧本田,可能不知道他花了1亿美元买岛给自己度假;你知道考德威尔骑车上班,可能不知道他有多艘游艇和直升机。
- 这个世界的机会组合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人能算到什么时候花的钱、花在哪里的钱,突然有一天就成倍成倍开始回报给你。有些人花钱在打游戏上,突然就靠游戏挣钱了;有些人花钱在吃上,突然就靠吃挣钱了;有些人花钱在买书上,突然就靠知识挣钱了;还有人花钱在请客吃饭上,突然也靠朋友挣钱了……10年以后,有些人花着、玩着顺便把钱挣了,可另一些人却只是原地踏步,再一看自己攒了10年的钱,竟然什么也买不了。
- 如果说错过的机会没准还能靠时间弥补,有些体验,可就再也没法回来了。 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的玩具吗?父母为了省钱没有买给你,于是你发誓,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买好多好多送给自己当礼物。但当你真的能买得起整整一卡车玩具的时候,你还有兴趣吗?谈恋爱时你们的收入都不高,一直望着那层最高的餐厅,想着等有钱了一定要上去吃一次。现在有钱了,孩子都不小了,你们终于坐进了那家餐厅,然而却找不到什么特殊的感觉了……很多东西的即时感受不可替代,甚至可能在你的整个生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人,都不会再有。
- 除了基本的生存保障以外,很多事是根本没有必要和不必要的概念。驱车30公里去吃一碗牛肉面必要吗?买一件更好看的衣服必要吗?跑到山顶去作首诗必要吗?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体验在某些人眼里是不必要的,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必不可少的。
- 开源的人节流易,而节流的人开源难,这就已经很明显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和地位了。有时候,开源与节流并不冲突,但有时候,两者之间是会产生分歧的,比如有人愿意花钱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候就有分歧了,钱是花出去,还是省下来?
- 请记得,当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站在开源这一边都不会有错。
- 边际效用有个均衡点,当过了这个均衡点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数量,效用的二阶导数就是负的,且绝对值越来越大。
- 然而对于普通的底层劳动人民来说,首要目标是先通过各种方式积累起一定的资产,然后才能在资产性收入上做文章。
- 从纵向上来看,我们要尽量避开这些几乎无法靠积累达到飞跃的技能和工作。在筛选想学习的技能时要睁大眼睛先看看,熟练掌握该技能的“骨灰级”玩家的收入是多少。这很可能会是该职业的天花板。
- 现在可以拿出白纸,找一些你最想依靠它挣钱又确实能通过积累迅速实现飞跃的职业,然后列出它们分别所需的各项技能,别遗漏。接着,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些重合率很高的技能,这些重要技能就是决定你进阶更高门槛的关键。
- 所谓的搞不定,是你按照感情亲疏关系排列耗尽了自己的资源,仍然未能解决的状况。
- 这就是典型的注意力失位补偿,一个人没有找到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不知道有什么可替自己操心的,于是就只能把失去焦点的时间和注意力随意乱用在他人身上。只要能有个事情让他进行补偿和聚焦就可以,哪怕与他毫无关系,也产生不了什么收益。
- 能用钱搞定的事情,别花时间。
- 所以如何达到这样的“高度”?重要的不是盲目地模仿他们成功后的行为模式,而是得先拿时间换钱,将自己的闲置时间尽量用来“换钱”,提升时间的利用率,这样平均到单位时间的价值才会更高。等到了积累的红利期,当单位时间回报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行为自然就会自动调整,无须模仿。
- 每个人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当下的任务目的——我来这里做什么,当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多线程处理并没有问题,但必须时刻保持界限。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有关自控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养成任务目的第一性的习惯才是关键所在。
- 当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的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他们不愿舍弃或减少做A事的时间去做B事,但事实上当真的有更紧急也更重要的C事出现时,那些每天看似忙得焦头烂额的人还是能挤出时间去完成的。
- 领地界限并非固定,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动态调整着的。小时候当别人调侃我们的某个缺陷的时候,可能触及了我们的界限,但长大后再提起,也许就不会太在意了。这说明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界限范围往里缩了,我们留给他人可供交流的区域变大了。
- 爱情始于心仪,殁于相知,当相处时间不断变长,双方的经历不断趋同,可探索的区域必定大为减少。任一个人再学富五车、巧舌如簧,也无法天天在大眼瞪小眼的下班时间里给另一个人的大脑持续提供新鲜素材。于是,心理吸引力也是一样,在可探索区域的存量被“掏完”之后,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 婚姻制度并非天赐,而是人为,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设立的。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它使得社会状态相对稳固。孤家寡人更容易做出一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有配偶、有子女就有了牵挂,人就多了一层顾虑,更容易管束。对于个体来说,它使得多数人减少了生存成本,本来夏天开空调,一个人付电费,现在两个人挤一个地方,开一台空调两个人受益,费用也可以均摊,长期搭伙过日子就有助于减少支出,其他成本也是同理。社会总的生存成本减少了,总效益自然增加,于是,统治阶级和个体就一拍即合,弄了个婚姻制度出来。
- 要摆脱这样无谓浪费时间的状态,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每次出去社交,先分清楚,这趟出门是去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究竟成本和收益关系如何,是否有必要。
- 社交有两个账户: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每个人出去社交,都至少带着一个。其中消费账户负责消费,比如用时间买快乐等。工作账户负责工作,比如用时间达成利益交换等。
- 我们在对等社交中不仅要主动付出,而且要狠狠付出,让更多的人多多受益,先于你受益,那么很多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
- 我们的生命里,一直都只有孤独的自己。
- 避坑这个行为很有可能本来就是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