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高铁上,看座位上面的杂志时看到这篇文章,顿时感慨万千,拍了下来,今记录如下~

新年伊始,一则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个上海女孩在春节前往男友位于江西山村里的家。看到晚餐之后,她整个人都崩溃了:斑驳的木板桌上隐藏着可疑的污渍,不锈钢菜盆乘着油腻的饭菜,就餐使用的是七长八短颜色不一的筷子。最后,女孩吓得连夜返回上海。

把这个姑娘吓住的,可能不仅是一顿饭,而是和这顿饭相配套的一切:破败的房屋,泥土飞扬的山路,试图说普通话却露出乡音的父母,瓦数不够的照明,无法忍受的卫生条件……这一事件全然戳中了现今城乡差距巨大的中国社会的痛点。然而本文探讨的却不是城乡差距,而是新闻的男主角 —— 凤凰男。

有一首歌,用它那最朴实的语言唱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让人朗朗上口的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为爸爸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也许只有那些离家在外的凤凰男才能体会出这首歌的深意。因为在外打拼,这样简单的事情对远在他乡的凤凰男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离开父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将来更有能力赡养他们。这是所有凤凰男的目标。在一大家子人的资助下读完大学,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走出大山,背负着父母的期许,爸妈希望他们不要再重复他们的生活,做个城里人是他们对儿子唯一的要求。

怀着这样的“远大理想”,他们登上了那辆列车,驶向了他们的城市梦。大学期间为了打工,他们很回家,毕业后理所当然地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了,他们彻底远离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一个人在外拼搏多年后才在那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有了一个家,而这个家里并没有爸妈。

每次打电话回家,爸妈总是会告诉儿子他们很好,只是从哥哥姐姐的口中才会得知老妈的风湿性关节炎又犯了,总是拖着腿走路,老爸仍旧拖着年迈的身体在建筑工地打短工,获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给老人邮寄的钱,两个老人始终舍不得用,他们知道儿子在城市里的生活也不容易。但和别人说起这个儿子的时候,总会挺直腰板,用骄傲的语气告诉别人,他的儿子是个城里人。

他们想要把老人接到城市里住老人问题婉言拒绝,他们踩不惯城里儿媳妇擦得光可鉴人的地板,吃不惯城里儿媳做的精致饭菜,舍不得做了几十年邻居的老朋友,更怕城里的儿媳瞧不起他们这样“邋遢”的乡下人。

有时候他们也会茫然,这样拼搏不就是想让老人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现在却离父母越来越远?没有时间陪爸妈闲聊家常,他们能做的也只是隔三差五地给他们汇一点钱,尽量保障他们的物质需求。但父母的生命里,他是个缺了席的儿子。

在外漂泊的人似乎问题有着太多的不得已。每个凤凰男几乎都在做着一个典型的中国梦:乡村的到县城混,县城的到省城混,省城的到北京混,北京人呢,当然去外国混。而我们这些追逐梦想的年轻人身后,总会留下众多的空巢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们。

我们常说,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未而奋斗,却问题忽略了那些被我们抛在身后的他们,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陪伴和照顾,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成为失陪族,那么我们又能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做些什么?

而凤凰男的他们,也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不断努力、拼搏,靠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请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所谓的“凤凰男”,不要轻易将一个个上进的年轻人贴上另类的标签。不要忘了,很多当年的“凤凰男”如今可都是商界政界精英,成为让男人女人都艳羡的“钻石男”,这又任何解释?而且,请记住,你们的爸爸或爷爷也是来自农村的。不要对农村有偏见,不要对出身贫寒的人有偏见甚至痛恨。人应该都一样。